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环境通史》正式面世,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举办编纂出版座谈会

环境保护 2021-04-15




2020年10月29日下午,“中国环境通史编纂项目”成果验收暨《中国环境通史》编纂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举行。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武德凯董事长和清华大学梅雪芹教授共同为《中国环境通史》的出版进行揭幕,广大读者期盼已久的《中国环境通史》正式面世。



项目编写专家南开大学王利华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侯甬坚教授、清华大学梅雪芹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鲁奇研究员,环境科学领域知名专家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葛察忠研究员、北京大学宋豫秦教授、云南大学周琼教授受邀参加会议。

 


环境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王付瑜代表集团向与会专家作欢迎致辞。王付瑜表示,该项目历时十余年,许多同志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在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事业以空前速率展开和深化的背景下,项目结题和重要成果的出版恰逢其时,必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随后与会专家纷纷发言,对项目取得的成绩、对学界的影响、可供进一步深入挖掘的方向等进行了探讨。


王利华教授首先感谢了出版集团对该项目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出版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关注环境史研究,并出版了大量相关著作,为学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王利华教授指出,《中国环境通史》是中国环境史学领域的第一个大型编纂,其在历史认知上将原本“面貌”模糊的“环境”纳入了历史叙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项目还完成了很多其他成果,有西方知名环境领域专著的译著,有4种有关环境史研究理论、方法的论文集。王利华教授指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多元的资源禀赋诞生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多元模式,这些将为我们认识、解决当下存在于国内、国外的环境问题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中国环境史研究还大有可为,需要各方面的鼎力支持。



梅雪芹教授首先感谢了出版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所做的大量工作,正是他们不遗余力地推动,才使得项目今天能够比较完满的完成。该项目除最直观的显性成果,如译著、论文集、《中国环境通史》外,更重要的是凝聚了共识,让大家在进行史学研究时将环境作为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推动了史学研究的转型。



宋豫秦教授回忆起了自己和项目的缘分,早在《中国环境通史》初稿刚刚写成时,他就有幸读到,当时就感到这是对环境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能够为偏重工程技术、“比铁还硬”的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了人文社科领域的思考。近些年,由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这类从人文社会领域看待环境的研究有很大的需求,环境出版集团推出的这套《中国环境通史》把握了很好的契机。


 

葛察忠研究员从环境政策研究者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环境通史》可以作为环境管理措施制定者的参考书,能够为当前环境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历史借鉴。同时,他建议,今后的环境史研究可以利用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方法,去更加仔细地分析历史上的环境事件,在方法体系上实现突破。


 

周琼教授指出,自2008年以来,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环境史专业或环境史课程,但一直囿于相关学术成果都是西方学者完成的,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期待着能有一套我们中国人自己书写的中国环境史,如今,我们的愿望终于达成了,向出版集团、作者表示诚挚的祝贺。她深情地说:“等了12年,我们终于等到了你。”


鲁奇研究员回顾了自己参与项目的一些经历,肯定了最终完成的《中国环境通史》是对我国历史上环境问题的一个阶段性总结,祝贺出版集团取得了这一成绩。但历史不会完结,要深入推动环境史研究一定要靠后人,项目在运作的12年时间里培育了一批年轻学者,为环境史研究的发展壮大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侯甬坚教授提到,从项目立项后,各类从事环境史研究的专业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说明环境史研究是极具活力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环境史研究还大有可为。


环境出版集团副总经理(行政)李红辉,职工董事李东浩,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吴振峰、总经理总编辑助理郭媛媛和赵惠芬同志参加了此次座谈会,首席编辑周煜担任此次座谈会主持人。




来源: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环境保护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近期要闻

【新刊来了】环境保护2020年第20期聚焦:抓好区域一体化发展,共建美丽绿色长三角


“诗e中国行”生态文化公益活动落地海南,自贸港建设添绿色新动力


专家视角 | 长三角地区省级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专家解读 |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度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